近日举办的第十届财新峰会分论坛上,来自业界和学界的600余位专业人士,就“普惠金融的关键一步”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普惠金融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金融科技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解决普惠金融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但同时,线上不会完全代替线下,数字化与传统银行业务结合才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金融科技助力 化解融资难题
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指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对普惠金融会有很大推动促进的作用,将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对于普惠金融之“普”、“惠”二字, 他表示,金融科技能够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融资。
“金融科技不仅延伸了银行服务网点触角,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也使得银行可以通过对小微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缓解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其融资可获得性,同时大幅提升银行获客数量和效率。”沈仁康表示。
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则肯定了普惠金融在脱贫攻坚上的成就。“中国减贫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度超过70%,而普惠金融和减贫事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杨凯生表示,一方面,脱贫攻坚是多管齐下所取得的成果,而普惠金融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减贫事业取得成效也为普惠金融事业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杨凯生举例,普惠金融最典型的例子是支付,但支付的前提是客户要有钱,才存在支付的需求。
普惠内涵拓展 打通多样化服务
普惠金融对象应该覆盖谁?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指出,普惠金融的覆盖对象包括两类群体,一类是企业,一类是中低收入人群。“贫困地区人群的金融服务很重要。”何海峰表示,在金融网点服务难以覆盖的贫困地区,针对难以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普惠金融应该发挥更大的功能。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缺乏股票、基金等多样化理财方式,而为农村地区提供的数字化理财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空间。”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指出,“虽然现在可能并未到时机,但如果借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会发现普惠金融如果再往前递进,农村地区的投资理财将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而针对普惠金融业务应该涵盖哪些内容,杨凯生指出,并不能简单看某些特定的客户贷款申请批准率、融资需求获得率以及支付便利性。从更广义角度来说,普惠金融还应该包括开户、存款、保险、进出口结算、农产品期货等各方面内容,以及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业务覆盖面方面,杨凯生指出,处理业务的快捷程度并不是发展金融科技的唯一目的,扎扎实实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努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持,努力把金融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承受范围内,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可持续性等等这都是发展普惠金融中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线上线下结合 确保金融风险防控
传统的风险防控手段主要依靠经验控制、人工检测,难免出现漏洞和不足。沈仁康指出,而如果在银行业务中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结合线下风控要点,并借助外部信息平台海量数据,便可有效还原小微企业信用水平、行为特征及风险画像,实现对客户征信信息的自动解析和控制。
杨凯生指出,普惠金融是一个多维度问题,涉及更广泛的地域和数量更大的人群,仅靠互联网和金融科技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以信贷业务为例,通过行为数据、社交数据完成对某个客户的信用评估,并决定能否提供和提供多少融资,我觉得是把信贷业务多年来面对三个问题——借钱干什么?你准备怎样还这个钱?如果还不上准备怎么办?——简单化了。”
对此,杨凯生认为,应该区分信贷的品种,并根据客户类别设定必要阈值,并按照阈值区分自动审批和人工审批。而在其他业务中,人力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沈仁康同样表示,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方面,线上线下的结合非常有必要。“银行有线下网点、人员优势,同时还有传统服务积累的经验,而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能够创新产品、改善业务流程,将二者结合起来便可在业务发展较快的过程较好管控风险。”截至2019年9月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超过17%,而普惠型小微贷款不良率仅为1.11%。